找到相关内容100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韬光养晦的修  养意羲  惠能生活实践哲学的「修养」,有两层意义:一是世俗的修养,一是真谛的修养,两者汇通在惠能的一生心行之中,故本文亦不作分别,就其事迹来讨论。  惠能开悟之後,由於见解脱俗超凡,发言...在世俗的生活中避俗见诤、韬光养晦,在宗宝本《坛经》(以下皆引自宗宝本,故不再注明)(行由品)中有如此的记载:  惠能一闻经语,心即开悟,遂问客诵何经?客曰:「金刚经」。……祖(弘忍)闪曰;「汝何方人?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世俗、顺世立故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又说“菩萨无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。”即是无我无法(我相、法相、此计执相。)唯有相义。(...有空义?!如有偈言:“为遣有见,故说为空。有见既除,空亦自遣。”又世俗中,心境皆有者,为随顺世俗不坏假名,有境有心?为决定说世俗中执性皆有耶?若谓顺俗假名,我何不尔。若决定说于世谛中执性亦有者,是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经及437经)。[15] 有部四大论师之世友(Vasumitra)及法救(Dharmatrata)皆同样赞同此说法。[16]  有部是事理二说,四谛事相是世俗,四谛的理(共相)是胜义谛。[17]...、渐之分吗?B. 部派中对于四谛现观,是基于什么因素而有顿、渐之别呢?C.《大智度论》说到菩萨以一入道,钝根声闻以四谛见道,这种思想是否渊源于部派,甚至阿含?依修道次第而言,“顿见四谛”可行吗?也许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论宗教学从各宗教分出之过程与问题(下)

    不依世俗,不得第一义’。也不见得觉悟的境地一定就得跟世间截然二分。所以在东方,政教的互动必须放在历史的脉络,而不是圣俗的脉络来检讨的。”9    江灿腾教授更是在近期文章〈关于台湾宗教学界“神圣性”...Eric J.Sharpe接著从十个面向(价值判断、专业术语、反应的门槛、局外人与局内人、翻译的问题、传统与传承、世俗化、宗教经验与神秘主义、宗教领导、文化的问题、科学、艺术和技术等),切入宗教学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1868057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如空花,龟毛兔角而落入断灭见,远离佛法。佛陀为令初机有情深入佛法大海,不得不依世俗在大小乘中说诸法有我,造业必受果报,有诸法自性差别可得。以便初机有情厌离生死,感悟世间无常,证得出世的常乐我净的涅槃法。这是佛陀因机施教的权说,不是佛法的第一义。   (二)相秘密:相是三自相。为了使有情悟入所知相的真相,佛陀便广说三自相,这三自相是一切法的总相、共相。比如说一切法都无所有,是显示遍计所执是无,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导师对基督教的批判(中)

    无法了达自心”,唯识学有述及此一道理;至于“不能了达绝待的真理”,如中观者说:要依“世俗”的相对境界,而达到不可言说的“第一义”,这是对知识带有批判的肯定。  c.知识的名义性  知识的“名义互为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368123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2)

    ”“法空”,能除一切分别种子。前二智叫“法智”;后一智叫“类智”。这“观安立谛”有二种:一是“观能取所取”,便是观“胜义谛”;二是观下上谛境,便是观“世俗”。这二种中每种都分十六心。这“观能取所取”中就苦集灭道四谛,每有“法智”“类智”成八晶;每晶又先成就“忍”,后成就“智”,便成十六心。便是观苦的真如得“苦法智忍”,由“苦法智忍”证“苦法智”,由“苦法智”证“类智忍”,由“苦类智忍”证“苦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668372.html
  • 文白对照《清凉山志》(1)

    心曰菩提心。新译曰觉,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。其意一也。《维摩经·佛国品》曰:“菩提心是菩萨净土。”《观无量寿经》曰:“发菩提心深信因果。”  ⒀第一义:二之一。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。为“世俗”之对称...与波旬酬酢,宛如二佛广说深法。三万人发菩提,八百比丘成道。详大字函第七卷。  化火网以返迷途。  文殊一时说甚深法,所谓不用见佛,不用求法等。二百比丘,不了第一义⒀,以为错乱说。舍佛而去。文殊即于...

    明 镇澄 今 苏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268399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1)

    ”。   未出家前,听闻有一位富那奢尊者,道证深邃,识见高远,于是马鸣菩萨就去拜访他,说: “世间言论,我能毁坏,如雹摧草,屈则斩舌。”   此时,富那奢尊者慢条斯理的回答:   “诸佛法中,不出二,就世俗,假名为我,第一义,皆悉空寂。如是推求,我何可得?汝当思惟,定为谁胜?”   马鸣菩萨听了,就开始思惟著:   “世俗谛假,第一义空,如斯二,既无所得,如何可坏,我堕负矣!”   后来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970233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释疑篇(二)

    云“真空”是也。既称真空,则有何说?故云不可说。虽不可说,然佛不说断灭法,故有俗。俗谛云何(又云世俗)?乃世间一切之方便言说是也。若依胜谛,则一法不立;若依俗,则万法全彰。一法不立,故称真空;万法全彰,故曰假有。空非断空,即色是空;有非真有,依空显有。非空非有,非断非常,故称中道佛法。佛说假有,则破拨无因果之邪见;佛说真空,则除一切凡夫之迷情。虽说真空,则俗之“善恶因果”,一一建立;虽说假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970428.html